尽量被利用,粮食产量大增,也为棉纺织业的发展了更多的原料。
《明史·食货志》记载: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,全国共有田地850万顷,比元末增长了四倍多,其中棉田的增加最为显著。
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,彻底改变了人们以丝绸和麻布为主的穿着传统,服装产量为之大增,棉纺织迅速成为全国第一大手工制造业。
明清两代,华夏大地每年生产约6亿匹棉布,商品值近一亿两白银,其中52.8是以商品在市场出售的。
黄道婆的家乡松江是棉布生产最集中的地区,《松江府志》记载,“在旺销的秋季,每天出售的松江大布达15万匹之多”,这个数据稍有夸张,全年估计约有2000多万到3000万匹,这也是一个十分惊人的产量了。
明代纺织业告诉发展,再一次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,随之而来的国民收入增加。
《明史·食货志》中就曾这样描写朱棣时期的情况:“计是时,宇内富庶,赋入盈羡,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,府县仓廪蓄积甚丰,至红腐不可食。”
随着时间流逝,明廷上下也堕落了,老百姓手中土地被地主阶层想法设法拿走,老百姓没有土地,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也没了。
虽说小农生活没了,但棉布产量并没有降低,大部分土地都在地主手里,地主可以继续命人在这土地上种植棉花,佃户家里可以继续男耕女织,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的收入会受到地主各种剥削。
目前人民军统治区似乎正在恢复这种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,人民军给老百姓分田地,一个三口之家就能拥有至少十亩土地,这就是一个农户,农户能够想到赚钱的方法大概只有耕田和织布这两种。
以广东地区为例,明廷统治时和人民军统治时,广东的棉布产量并没有降低太多,降低的部分主要是战乱引起的,在战争结束后,棉布产量就快速恢复。